学生交流
首页 >> 学生交流 >> 留学心得 >> 正文

东西文化的交融 活力与闲适的结合(2012年赴香港岭南大学交换生陈玉婷)

2015年05月15日 00:00

来香港之前,在我的印象中,香港既有现代都市的繁华,也有老电影般的韵味和情调。而香港的教育用“与世界接轨”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在结束了短暂而又充实的交换生活后,香港以及香港的教育的在我的心的形象变更加深入而又立体。

作为交换生我们一行五人从深圳乘坐过境巴士直奔位于新界屯门的香港岭南大学-----我们这次所交换的学校。岭南大学是香港唯一的博雅大学,校园非常小巧而精致,学生人数也不多。便利的学生宿舍生活、小班教学和大量的交换机会是学校的特色。在OMIP报到后,我们就各自去被分配到的宿舍check-in,和蔼的舍监和热情友善的志愿者帮助我们顺利入住宿舍和熟悉宿舍的其他设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地价昂贵的香港,香港人很懂得怎样利用空间。宿舍拥有洗衣房,茶水间,公共活动室,洗浴间,设施非常完善且人性化,让我在之后的生活中充分感受到了宿舍生活的便利。虽然岭南大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香港本地人,然而学校依然要求他们至少在宿舍居住两年,来感受集体生活的氛围和培养独立管理自己、学习生活的能力。

我所在的楼层大部分都是香港本地的同学,她们的热情开朗让人非常容易融入宿舍生活。接下来的几天学校安排orientation熟悉岭大校园生活,让新生、交换生全面了解、熟悉环境和结识新朋友。岭南大学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过来交换学习,所以学校里随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跟他们接触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接受不同的思想与文化。作为交换生来到岭南大学学习,选择课程不会受到太大限制。上课第一周是试听,可以随时选课和换课。由于岭大是博雅大学,所以人文方面的课程比较多。授课的教授大部分是来自西方国家,全英文授课,并且采用lecture and tutorial相结合的西方授课方式,在课堂上通过presentation来呈现自己或者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大大小小的论文来巩固和深入学到的知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感受到与内地大学风格非常不一样的教学方式。

在岭大我一共选修了六门课,是可选范围内最多的课程了,本以为课业压力不会太大,但后来每一门课所需要的很高的投入度和良好的课堂、课后任务完成度让我立即否定了自己原本的想法。我发现香港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例如我选修的翻译课,老师强调“理论是用来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平时的作业和测试无关理论的东西,完全是直接翻译学过的类型的篇章,我感到十分的实用。还有音乐鉴赏这门课,课程里面就包含了正装出席一场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的古典交响音乐会,并写下鉴赏报告。身边其他的同学选修的marketing和accounting等课,市场调查、小组合做project等实践都是课程的一部分,让学生能在大学里面实现书面知识向实际工作的过渡,为社会培养实干人才。我的老师们虽各有特点,但他们都十分友好,以一种平等自由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鼓励大家在课堂上讨论和提问,特别是tutorial,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畅所欲言,相比内地,岭大的课堂更自由,少拘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迸发和碰撞。

除了平时专业课程的学习,岭南大学的课余活动十分丰富。还记得学期刚刚开始时校园里举办的社团嘉年华,每一个社团的招新点四周都围满了人,整个广场人潮拥挤。这些学生组织包括从学校到院系的学生会各种服务类型的义工团体;各种小动物的爱心保护协会;还有舞蹈,武术,合唱,戏剧,演讲等兴趣类社团。我最终加入了学校的合唱团和广东话学习班,在社团活动中发展了自己的个人兴趣,还结交了很多来自各地的朋友,就广东话班就举办过自行车之旅和圣诞party。使得交换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过得十分充实忙碌,收获颇丰。

除了紧张又丰富的校园生活外,我也在香港这座城市的很多个角落留下了自己的脚印,感受着我眼中的香港。由于一段殖民史,现代的香港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地方,西方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但在很多方面却保持着老香港固有的传统。先从语言方面说起。我们了解香港文化一定是从香港输出的电影、TVB剧集和粤语歌开始的,可以看出广东话在香港社会里仍然是最主要的语言。香港民众的交流,电视电台的播报,甚至很多正式场合大家都使用广东话,因此要在香港生活得比较方便,一定要听懂甚至能讲广东话,学一句“唔该”(劳驾,谢谢)绝对有利无害。然而,香港是个开放的城市,随着来港的外国人和内地同胞越来越多,香港人的普通话和英文也成为了必修课程。在公共设施使用方面也会有多种语言的提示,例如地铁的语音播报也用三语进行。所以虽然在这个粤语盛行的地方,外国朋友和内地同胞们在香港生活语言并不是问题。

在香港,宗教信仰自由,基督教非常的盛行。许多福利性的活动都是基督教会举办的,身边也不时遇到同学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向大家传授基督的福音。而慈悲为怀的佛教寺庙也很容易见到。在香港,就连在学校的饭堂,你可以选择西式的餐厅和食物,也可以选择传统茶餐厅和粤式美食。中西文化的交融让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无论哪一种都能惬意舒适。

除了人口来源和语言的多样化以为,初来香港,最大的感受莫过于香港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和良好的秩序了。包括流动人口,香港大约有七百万人,人口密度是非常大的,人们的出行,用餐,消费都是人满为患。在服务行业,消费人员多意味着庞大的工作量,于是大家会尽可能快的速度处理事务,提高效率,市场的活力刺激了经济的繁荣。虽然忙碌,香港人却已经养成了很多不成文的公共道德,例如在地铁站乘坐电梯,大家都站定在右侧,将左侧留出一个通道给赶时间需要迅速通过电梯的人以便利;在公共场合不抽烟,在封闭的公共设施里不吃东西;排队乘公交和地铁,排队在饭馆外等待用餐。一个来香港多年的内地老师认为这些为他人考虑,不争不抢的好秩序源于人们强烈的安全感。法制健全,公共设施完善,福利制度完善都使香港人没有太多后顾之忧。良好的秩序意味着互相之间的尊重很多,冲突很少,于是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够有条不紊,呈现出来的是健康的活力而非焦虑。

香港还是个非常自由民主的地方。香港人秉持着自己为自己做主的态度,积极关注和参与政治活动。民主选举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了社区议员选举的时节,街道上到处是候选人以横幅,广播的形式宣传自己的政见,以期得到选票。在学校的学生组织换届选举中,无论是院系学生会,还是每个宿舍的宿生会内阁,甚至每层楼的层代,都要经过在全校的promotion,公开进行答辩,最后由学校同学投票获胜的才能顺利“上庄”。在尖沙咀等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关于不同的政见和政治信仰的横幅可以并肩挂在一起,让人们根据自己的医院去自由的判断和选择。

虽然有忙碌的工作,认真的政治态度和快速的生活节奏,香港也是休闲娱乐的天堂,有时候这样的香港让人感觉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矛盾体。来香港的游客都知道没有血拼过就不叫来过香港。确实,香港的商场拥有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知名品牌,质量上乘、价格公道,所以香港是名符其实的购物天堂。逛街购物不仅是游客的日程之一,也是所有香港人休闲放松的爱好之一。香港人的作息时间与内地稍有不同,我有时候也开玩笑说其实这里也是有时差的。早晨8点是很少在外面看到很多人的,因为丰富的夜生活是香港的一大特点,第二天的工作时间便相应地推迟了。香港假期非常多,中国的西方的节日都要放假,圣诞节和春节一样重要。香港人在假期是不会继续处理工作上面的事务的,这个时候就是他们享受闲适生活的时刻了。早晨起来懒洋洋地到茶餐厅吃个港式早茶,到码头坐几十分钟的船到附近的长洲,大屿山等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岛屿上吹着海风呼吸清新的空气,放松身心。晚上约三五好友聚会狂欢,品尝香港生活不可或缺的港式甜点,惬意如斯。

当然,香港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地价和生活物价昂贵,住所狭窄;人口密度大,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贫富差距悬殊等等。但完善的公共设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便利,在香港的学习也让我受益匪浅。感谢我的母校海南大学给了我这个交换的机会,到璀璨的东方明珠香港学习和生活一个学期,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带给我很多思考和启发。

陈玉婷

2010级对外汉语2班